生态环境部指出,环评单位要依法经营、环境环评诚信经营,部持保持依靠提供高质量、续对行高水平的违法环评文件赢得市场 ,环评工程师要珍惜职业荣誉,高压严守职业操守 ,严惩要是态势有人唯利是图 、胆敢以身试法 ,生态必将受到法律的环境环评严惩。
生态环境部:持续对环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严惩态势
山东“高产环评师”案宣判 4人获刑
锦华环评造假案的部持保持宣判,再次为广大环评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续对行生态环境部指出 ,违法环评单位要依法经营、高压诚信经营 ,严惩依靠提供高质量 、高水平的环评文件赢得市场,环评工程师要珍惜职业荣誉,严守职业操守,要是有人唯利是图、胆敢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
曾经以一己之力掀起全国环评行业核查风暴的山东“高产环评师”一案,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宣判。
此案也即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4名当事人分别被处以有期徒刑一年到三年 、罚金自五万元到五十万元不等的刑事处罚。至此,这场轰动全国的案件暂告一段落 ,而其影响则是深远的。
生态环境部对该事件保持着一如既往地关注,继该事件曝光之初斥其为“环保形式主义” ,及开展相关清理整治工作后,在判决成果出来后又第一时间表态 :“生态环境部将以锦华环评造假案依法宣判为契机,持续对环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严惩态势 。”
三方共赢 仅仅有环保输了
2021年,山东一环评工程师在4个月的时间里,负责编制了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份环评报告表,涉及全国25个省市。
这在实践中并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它至少与业内人士所给出的经验是不符的——做一本环评报告书一般需要数月,做一份报告表也得花7天至10天 。
上述环评工程师如此“高产” ,曾引发业内讨论,被分析存在几种可能:或是项目建设单位按需编制好,环评师签个字;或是环评师抄袭其他环评,改下名字编个数据,环评师签个字;还有可能就是挂名 ,自己并不参与编制 ,其他团队操作,需要时签个字……
但无论哪种可能,环评师必然是没有做到深入到项目中去实地勘测,认真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编制报告书 、守好环保关的。有评论指出:“环评师成为签字机器” ,环评必然就是走过场 、搞形式主义。虚假的环评报告,给项目建设开了绿灯 ,有可能降低环保投入;环评公司投入成本低 ,业务量大、收入高;环评师本人也收获名利……三方共赢,仅仅有环保输了 。
“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环评形式主义 。”事件曝光后,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对此事件予以回应,称已注意到上述情况。经与全国环评审批系统数据比对 ,该单位填报的环评文件大多数尚未报批 ,对其中已经完成编制并报批的环评文件,环境部已经按照报告书100%的比例纳入环评文件复核。“要是发现存在环评质量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也立即督促指导相关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对涉事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启动调查 ,并对涉及山东的505件环评文件中已报批的组织全面复查,表示“坚决打击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行为”。
随后,生态环境部开展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8000多家环评单位和1.4万多名从业环评工程师做到一家一家过